作者:佚名       来源于:家长学院

《老王》课堂实录

师:在所有写人的文章中,杨绛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老王,今天咱们小组先介绍一下

你眼中的老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?

生:首先他是一个老实的人,比如给杨绛送冰块车费减半,而比前任大了倍的冰

生:很善良的人,送他看病不肯收钱,热心,补充一下,文革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钱,老王又是残疾人,幼年营养不良导致眼瞎。

生:房子破烂,说明他生活艰辛。

生:孤独的人,不受圈子里的人待见,不愿坐他的车,还有人说他年轻的时候不老实,他住在房子里撞伤了没有人去看望他。

(教师让同学写在黑板上,一个写关键词,一个写分析)

师:还有补充的吗,一遍还有没有,两遍还有没有?

生:老王病重送香油送鸡蛋,显示他知恩图报。

师:我们来看他的不幸,有几个片段我们同学是不是很用情地去看过?

屏显——他感叹自己“人老了,没用了”。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,因为他是单干户。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;有个哥哥死了,有两个侄儿“没出息”,此外就没什么亲人。

师:如果咱们去秋游,谁也不愿意和某个人同组?

生:感觉被孤立,被抛弃……

师:如果还必须去,你会怎样的状态?

生:一个人脱离群体,走来走去。

师:心里落寞,这里还有个词?

生:惶恐。

屏显——不仅老,还只有一只眼,另一只是“田螺眼”,瞎的,乘客不愿坐他的车。

生:意味着没有生意赚不到钱,就是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?

屏显:有人说,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,害了什么恶病,瞎掉一只眼。

生:八卦。

生:诽谤。

师:哪个词语说明诽谤?

生:老光棍。

师:诽谤什么意思?

生:以侮辱性的词来侮辱人的人格。

生:大约,不真实,猜测的,不怀好意。

师:你会怎么猜测他的,如果见到?

生:好可怜,可能得了什么病。

师:哪个词儿不喜欢听?

生:老光棍,不老实……

师:老王就生活在这么一个环境中,班级里谁像他呢,鲍同学吧有点像。你碰到了梅同学,李同学,都不愿意做你的车。

表演开始了,鲍同学弯着腰,在教室走到里做拉车状,走着走着,老师在旁白——

老王每天早上从他荒僻的小巷里塌败的小屋里出发,拉着小三轮,到处找生意,突然有个人想坐车,但是(鲍同学走到了梅同学边上,梅同学说,哎呀,我本来想坐你的车,原来你看不见,你走吧)。然后又往前走,(同学说“你这样子还拉车啊,这是送命呢”)也许,他一天什么也没有拉成,你看还有人在说他呢。(一个同学站起来说,嘿,你们知道吗,这老光棍年轻的时候不老实,现在眼睛瞎了,真是报应)

师:我们一家对老王怎么样?

生:多次要给他钱,看出我们一家都对他很好,同情或赞美

师:可是没有像你们写的同情赞美,却只说了愧怍。愧怍,纠结,睁开眼就——

生:几年过去了,渐渐,这些词语都能反映——

生:每想起,总——

师:大家再仔细读一读,感受这些词里所包含的情感。

师:作者用零度写作,尽量呈现生活当时的情景,你们有没有发现哪里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?

生:不敢乘三轮。

师:这个值得商榷!

生:送鸡蛋,没有松一松,看着他直着脚一脚一脚走下去

师:应该怎么做菜不愧怍?

生:要搀扶,要送出门。

生:当老王把这一家当朋友,他过来的时候僵直着身体,作者不是问病情,而是说鸡蛋。

生:没有坐坐,喝口茶什么的。

生:老王死了,杨绛问,好了吗,明知病重,却未曾去探望,又没有关心。

生:73页,就像我想象中的僵尸,……白骨。吃惊地说,哎呀……惊奇,恐怖,还有点惧怕。很害怕!

生:老李,老王好些了吗。没主动去探望,是偶然遇到的,如果没有遇到就永远不知道了。

生:73页,第七段,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,他说可以凑合,其实就是将就,肯定维持不了的,而我却没有什么在意。

后来,扶病来我家,我们也不知道他生了什么病,也不去问什么病,吃什么药?

屏显

不知他得了什么病

不知他吃什么药

站在楼梯口,看他下楼

没有请他坐一坐

没有请他喝口水

没有去探望他……

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文字,在每一句的前面加上“我竟然”

屏显 描写老王外貌的文字

他面色死灰,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,分不清哪一只瞎、哪一只不瞎。说得可笑些,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,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,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,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。我吃惊地说:“啊呀,老王,你好些了吗?”

教师下水写了一段“有一天……”这样还会愧怍什么?

生:感情色彩没有那么浓重。

师:还有什么地方?

生:不太自然,……因为厌恶,因为恐惧。

师:这些词怎么表现厌恶恐惧的?棺材,僵尸,倒出来,骷髅……不仅如此,还发挥想象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。如果李老师扶病来上课,你这样描述李老师,你还有感情吗?

下面请通讯们带着这种感情去读这段文字,读出这种漠然。如果你关心老王,你会说什么?

生:老王,你怎么了,然后拥抱一下。

师:杨绛可能被吓坏了,于是出来了典型的客套话……好些了吗?

屏显

十多天后过了十多天,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。我问“老王怎么了?好些没有?”

“早埋了。”

“呀,他什么时候······?”

“什么时候死的?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。”

师:什么样的语气?

生:随便问问。

生:老李也是随便回答的……

生:老李可能比较吃惊,唉,你怎么不知道这个消息?

师:想象一下,杨绛该怎么回答。

生:问埋哪了……老李会给一个具体地址,什么山什么沟?

师:杨绛怎么回答?

生:可能就、哦。

师:分角色读一下,男生读老李,女生读杨绛。

师:回首往事,心中充满了愧怍,自责,如果每个人都会引起愧怍,那么愧怍不过来的。认真听完老师讲一段北京,为什么偏偏老王让我自责……

老师介绍钱钟书,杨绛一家的文革遭遇……出示很多文革照片。讲述上台就有高帽子,阴阳头,公交车上黑五类,等等,突出没有人帮助这个主题

师:那么,我们现在看看老王感动你的地方?

生:第五段,他从未看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。

师:这个还是文革之前!

生:看病,问,你还有钱吗,这说明他知道这一家的遭遇,他还靠近,关心,坚决不肯收钱。

师:注意,钱先生,三个字儿。

生:这是很受尊敬的称呼,但文革时期没有人尊敬他们的,唯有老王这样一如既往。

师:一如既往地尊敬,知道他是好人,他知道他们的情况,关心到家,也许这是舍命相送,该死就死了,请你将老王的至诚感受读出来!

屏显

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,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。

我强笑说:“老王,这么新鲜的大鸡蛋,都给我们吃?”

因为老王-----------对待我,而我------------对待老王,所以愧怍

生:真诚,敷衍。

师:我们看到了至诚至善的老王,也看到了伟大的忏悔者杨绛,下面推荐几本杨绛的书,……

读杨绛的话:杨绛:惟有身处卑微的人,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。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,也不用倾轧排挤,可以保其天真,成其自然,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。

最后屏幕显示一句话

跨越百年的人文情怀,睿智人生

【简单留个评点】

疑点一:课堂上请同学扮老王,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,同学当时就哄笑了,这个学生心里会不会留下阴影很难说,并且,另外三个学生在鲍同学扮演老王的过程中说了三句不同程度的话,事先老师有没有先指示过,存疑。

疑点二:关于零度写作的说话是否适合老王临时前的那一段外貌描写,带领同学说读出一种漠然,这样处理是不是有欠妥的地方,零度写作是力求呈现当时的情境,但读的时候未必就是漠然。我怀疑这里的写法有黑色幽默的成分,也许还是类似于“乐景写哀情”,先按下不表,等下次找到相关的幽默的论文或书再说,杨绛的幽默是清楚的,比方说本文里老先生“降格为货”就是这种辛酸的幽默。

疑点三:棺材里倒出来的,僵尸,骷髅,……等词语老师引导同学认为这里是“厌恶”“恐惧”……并且说,如果这样描述假如扶病来上课的李老师,还有感情吗?——这里似乎有问题,具体是不是这样的心理,存疑中。

佩服一:同样是使用了补白手法上这一课,李老师比我高明了很多,单单加上:我竟然 三个字让学生去读,就觉得效果不知道好了多少,这就是高手吧。

佩服二:老李的“早埋了”。;老王的“钱先生”“大约”“老光棍”……等几个不起眼的词语的咀嚼很是见功底,这是一般老师发现不了的地方。

佩服三:没有在前面直接说“钱先生”等老王令人感动的地方,而是留到后面,在介绍了文革的情况之后,再返回去让学生感悟,让学生自己去找,去读,这样效果就完全不一样,佩服。




上一篇韩军《老王》课堂实录

下一篇返回列表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